2025-01-16
深圳成本法提取盈余公积(成本法下提取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本文目录一览:
- 1、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分录是怎样的
- 2、新准则下,成本法控股子公司分配了现金股利,合并报表时应该如何处理...
- 3、《中级财务会计》的题。关于成本法转权益法。(求计算过程)
- 4、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怎么处理
- 5、成本法合并与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内在逻辑?
- 6、完全控制下,被控制企业产生净利润后的盈余公积需要做会计分录吗?_百度...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分录是怎样的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购买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等科目。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账务处理是,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实际收到分红款项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初始投资成本计算,需将原持有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这一成本将成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因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从以上账务处理程序可知,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后,投资不需编制反映对被投资单位分享税后净利的会计分录,从1996年7月1日起,除非发生支付清算性股利或永久性贬值,否则,在甲公司将己公司的股份出售之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将一直保持为221万元(442-221=221万元)。
因追加投资等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的,应将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通常涉及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拥有被投资单位50%(外商投资企业为25%)以上股权的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制度也规定,拥有被投资单位20%及以上股权且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新准则下,成本法控股子公司分配了现金股利,合并报表时应该如何处理...
1、首先,要调整母子公司报表的可能误差,消除集团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接着,抵消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以及母公司从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和股利。然后,根据年初投资余额调整合并价差,考虑少数股东权益。合并价差的处理通常不进行详细分解,而是直接体现在“长期投资”项目中。
2、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并在其有效年限内加以分配和摊销。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不作选择的分解、分配和摊销,而是直接列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荐下。
3、在进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前,先要对于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就拿楼主追问的提问为例,应该以下调整(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借:投资收益 3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应该和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一致。
4、在进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前,先要对于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就拿楼主追问的提问为例,应该以下调整(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借:投资收益 3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应该和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一致。
5、成本法是确有现金分配时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是按净利润的权益比率确认投资收益。
6、首先,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视角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这意味着,母公司购入子公司股份的成本将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在账上反映,而不再根据子公司业绩调整其账面价值。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清晰地体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
《中级财务会计》的题。关于成本法转权益法。(求计算过程)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确认初始成本明细例题正保公司07年初投资乙公司1000万取得10%股权,投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9500万,08年初追加投资取得15%股权。
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时,首先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假设处置部分投资后,收到的银行存款为36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36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0 投资收益 16000000 接下来,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 投资收益 400 资本公积 - 其他资本公积 500 以上分录为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分录。
前期操作可参照权益法步骤在草稿纸上模拟。(2) 针对追加的持股比例,直接按照权益法进行处理。(3) 最后,将原有比例追溯调整与新增投资合并,确认新的投资成本。通过此方法,企业在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能够准确调整会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答案】:B 选项B,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共同控制转为控制的,应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怎么处理
1、子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时,母公司不需做账务处理,只需做备查登记。
2、为了便于理解,可以考虑公司做第一年合并,经过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与 子公司的提取盈余公积、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进行了抵消,其中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通过投资收益的这个抵消调整转移到了合并报表的未分配利润中。
3、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合并报表需要对盈余公积进行抵销处理,其会计分录如下,当年的抵销,借:提取的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以前年度的抵销,借: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期初数),贷:盈余公积(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期初数)。
4、对该项目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应如何反映,很值得探讨。 两种不同的观点 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及具体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有关抵销处理的规定,子公司的提取盈余公积将被全额抵销,合并会计报表“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只反映母公司“提取盈余公积”项目金额。
5、子公司实现利润后要进行提取盈余公积等利润分配,而母公司在编合并报表时因为要调成权益法,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是也同时在自己账面上确认了投资收益,这部分投资收益最终也要进入自己的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等。所以对子公司实现的利润进行了两次分配要抵销掉子公司的。
6、其中,母公司投资收益等于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乘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此外,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借方发生额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计入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因此抵销时从贷方抵销。
成本法合并与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内在逻辑?
成本法合并与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内在逻辑:分析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根据子公司的净资产总按照比例计算,是一个时点数,因此,少数股东权益中含有子公司当期的未分配利润和以前期间的未分配利润。
此笔分录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加上个报层面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计算相应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要在合报结转至投资收益或者留存收益。
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无法准确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份额,而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能够准确体现这种权益,因此在合并报表中需要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因为不是为了调整合并报表本期的期初数,这笔分录只是为了冲销当期的销售成本,也就是说只是冲销上期内部交易产生的存货在本期还未出售部分的销售成本,本期出售的就不算在内了。本期的期初数照抄上年合并报表年末数就是了。抵销分录(eliminationentry)。
完全控制下,被控制企业产生净利润后的盈余公积需要做会计分录吗?_百度...
1、“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登记,反映的是将其他利润分配明细账户的余额汇总至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过程。这代表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中的金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中。
2、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账户,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以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3、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分两种情况。AB同属相同母公司或股东,AB分属不同的母公司或股东。前一种情况:借: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公积贷:银行存款后一种情况: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无论何种情况,B公司都只是股东变更,只需调整实收资本的明细项目,金额不变。
5、母公司投资一个子公司,一般来说的话,若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出50占100的40%,借:长投(成本法无明细科目)4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贷:银行存款50,同控合并永远看的是最终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外购子公司达到控制才可能有商誉)。
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内部交易后的母公司净利润+子公司盈利中属于母公司的数额。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比如,某一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其持有70%股权的子公司实现净利润50万元。